回忆母亲李美玉——访赵玫
作者: 记者 杨平 学生记者 梁玉玲
发布时间: 2024-04-12
新闻来源: 《天外故事》
阅读量: 1398

李美玉,1920年生,我校早期研究生导师。浙江金华人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。1944年本科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,1951年于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。1979年调入我校,主要从事英美文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。著有《汤姆·琼斯》等英译汉作品,并将中国文学作品《飘逝的花头巾》《路障》《琵琶情》译成英语发行。

记者:赵老师,您能跟我们介绍下李美玉教授吗?简单说说她的一些经历。

赵玫:我母亲李美玉是孤儿,她是由外国人抚养大的,英语就像是她的母语,有时连外国人都听不出来是中国人讲英语。1944年她从上海沪江大学毕业,毕业以后跟我父亲结了婚。1949年他们去美国留学,1951年响应周总理号召回国来建设祖国。1956年母亲被调到中央音乐学院,当时音乐学院校址在天津,她之所以被调到中央音乐学院,是因母亲在养母家里学过钢琴,她经常给唱诗班伴奏,所以钢琴是她的长项,并且赴美留学期间进修过钢琴。1958年“反右”运动,我父亲被打成右派,我们兄妹四人来到天津跟着母亲生活。1958年,中央音乐学院要迁到北京,需要留下一部分人来组建天津音乐学院,而母亲因为受父亲的牵连被留在了天津。父亲于1980年平反后调入外院。

“文化大革命”后,音乐学院与京剧学校合并改成五七艺术学校,这个时候母亲受到了冲击,被下放改造。1972年尼克松访华,中美关系有所缓和,她提出要恢复自己的英语专业,向教育局写了一封推荐信,把自己的情况介绍了一下,她希望能够到天津外国语学校,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“小外”任教。推荐信领导批准了,让她负责给年轻教师进修英语,直到1979年才调入天津外国语学院,到英语系教课。

母亲在1973年之前从事音乐教学,之后是外语教学。她在教学中十分认真负责严格。听当时的学生说,他们既喜欢上李老师的课,又害怕上她的课。因为母亲总是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很深入的问题,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回答,所以同学们需要在课前做很多准备,才能上好课,才能回答好问题。

1979年来到外院,母亲就成了学校的第一批硕士生导师之一。她当时特别忙,既教本科生,又教研究生,同时还要对青年教师培训。虽然很累,但是她很有热情,每天都乐此不疲。1986年,母亲退休的时候已经67岁了,退休后又带了14年研究生,直到2000年她80岁才不带研究生。可以说母亲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,她的学生也是桃李满天下。每年过年母亲的学生都会来家里拜年,平时打电话、写信的就更多了,学生对她都特别尊重。

李美玉和研究生合影

李美玉和我校外教合影

记者:李老师当时给研究生上课的情景,您了解吗?

赵玫:了解一些,记得当时母亲初带研究生时,因为人少,学生基本上就在我家里上课。几个学生坐在沙发上,母亲坐在藤椅上,互相切磋,共同探讨,感觉其乐融融的。后来研究生多了,就要上大课了。母亲备课经常在晚上,因为感觉安静。她每天备课到半夜,从我记事开始,她从未在深夜两点前睡过觉。而早晨有课时,她就只能睡两三个小时,吃两口饭就去上课。她好多年一直都是这样,她会为上课准备很多教案,后来我们家一箱箱的都是她的手稿。

现在很多老师、教授都是母亲的学生,副校长陈法春、英语学院院长程幼强都是母亲带的研究生,还有咱们学校客座教授兰峰是母亲的第一届研究生,他们上课特别认真、很活跃,思维很敏锐,反应特别快,母亲对他们的印象特别好。学校对母亲也特别的照顾,每年过年都来看望,送的最多的就是书和玩具,都是为了减缓母亲的老年痴呆症状。晚年母亲特别想去莫干山,但当时她已经走不动了,程院长把莫干山的画和老房子的照片带来送给母亲,她们之间的深厚师生情让人感动。

母亲心态平和,从不计较得失,她得过一些“教书育人奖”“三八红旗手”等奖项,但更多的时候她把机会让给其他的人,她对荣誉看得很轻。母亲与世无争的心态加上学校和学生们的关心,才让她延年益寿。

记者:李教授从1979年来到学校,到现在也已经30多年了,她对学校的发展变化有什么感受呢?

赵玫:她的大半年都生活在这里,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,她是很爱学校的。她和外籍教师相处很好,聚会的时候,母亲会弹钢琴,一起和他们唱歌。她热爱运动,还参加过学校里的运动会,获得过老年组短跑第三名。

90岁之前,老太太每天都会在学校里转,看看学校的变化。后来母亲行动不便了,但是她特别想看看学校的变化,心里还牵挂着学校。我就推着轮椅带着她在学校转转,还在学校钟楼前小花园照了相。她看到学校变美了,花团锦簇的,很感慨也很高兴。

记者:谢谢您与我们分享这么多,更感谢李教授为学校做出的贡献。

编者语:此次采访在2013年,采访中李美玉教授受身体所限,无法接受采访,只能由女儿赵玫老师进行讲述。同为天外人,赵老师极力满足我们的采访要求,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李教授在学校讲课、生活的照片以及编著的书籍等,为我们的采访带来了很大的便利。我们对赵老师的配合和付出,表示深深的感谢!

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李美玉学识渊博,造诣精深,却一生极为低调,默默奉献。她潜心治学,爱岗敬业,用对教育的热忱,书写了她平凡而崇高的一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