维实·求新·最好的时光在路上——访郑铁生
作者: 学生通讯员 欧阳菊子 陈梦诗 陈兆雯
发布时间: 2024-04-12
新闻来源: 《天外故事》
阅读量: 1296

郑铁生,中文教授,硕士生导师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。曾任天津外院汉学院院长兼学报副总编,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,北京曹雪芹学会副会长,中国对外汉语修辞学会原副会长。被聘为天津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,天津市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(中国语言文学组)成员。出版有《三国演义叙事艺术》(获天津市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专著三等奖)《三国演义诗词鉴赏》(修订本) 《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研究》《古汉语通论》(修订本)《中国文化概览》 (中英、中日、中韩)中文部分、《红楼梦叙事艺术》等专著十几部。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近百篇。

郑铁生的家典雅而别致,书桌上放着眼镜,一杯香茗,几页信纸,泛黄的书籍,处处氤氲着文化的气息,就这样我们开始听郑铁生谈学校、谈教学、谈人生,惬意而温暖 ……

“做个教师,我感到很幸运。”

郑铁生在讲台上一站就是30年,他热爱这份职业,更把他当做事业去干。 “我每天都是和年轻的大学生在一起,把我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他们,我很幸福;他们新的思想、新的理念,会打破我这个‘老头’的旧思维,不断充实自己新的信息,做个教师,我感到很幸运。”繁重的工作给郑铁生带来的是满满的幸福感。

郑铁生和学生亲如一家,他担任汉学院院长时,带的天津市第一批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学生里,有一位学生思想比较偏激,对专业、生活很不满意。郑铁生耐心和他聊天,主动了解他,开导他,鼓励他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。后来这位同学慢慢地变得开朗,不再抱怨,在学习上积极向上,最后他考上了北大法律系。郑铁生特别喜欢旅游,经常和自己的学生出去走走,有次因非典他和学生的旅游计划取消,当时学生们对“非典”很害怕、很担心,郑铁生就每天都去看学生,跟他们聊天,带给大家了力量和勇气。

感慨于年轻时,自己受到很多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对他的学习、工作有很大的指导与帮助,他对后辈青年教师也是倍加关怀。郑铁生说:“要当一个好老师,首先要学会写教案,好的教案要随着课程的深入、时间的变迁而不断充实、修改。写教案的过程也是备课的过程,是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的一个重要途径。教案写得好,整理得好,可以变成一本非常实用的教材。”郑铁生在学校开设《红楼梦》鉴赏课,400人的教室都坐满了,还有很多学生站着旁听。他在自己的讲稿基础上不断地充实完善,加入新的内容,最后出版了《红楼梦叙事艺术》这本书。

  “教会语言,更要传递文化。”

作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老教授,郑铁生一直觉得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完美结合在一起是最重要的,也是最难的。学习一种新的语言,语言关好过,文化关难过。在面对世界各地的学生,怎样将中国文化传播给他们是对教师的一个考验。郑铁生说:“像‘龙生九子’这些约定俗成的词,很多中国人都不了解,更不用说是外国人了。中国文化中有知识性的东西,更多的是一些很活的东西,有很多生活性实践性很强的东西,在教学中必须两者相结合。”

有些人会认为文化差异大,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时候会产生文化障碍,形成文化冲突,甚至是造成文化休克这种情况。但郑铁生坚持认为,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学生,在人性深处,都有共同的东西,文化也是相通的,应该用最大的耐心和信心去让更多的人通过语言读懂文化。

 

郑铁生老师和学生讨论

“天外越来越美了,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了。”

郑铁生在天外任教已经二十多年了,谈起往昔,曾经的拼搏和奋斗,曾经陪伴自己的同事和学生,仿佛一切都历历在目。岁月蹉跎了年华,郑铁生已经变成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,谈起天外的变化,他动情地说:“天外变得越来越美了,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了。办学规模越来越大了,硬件设施越来越先进了,办学质量越来越高了,内心真的是很高兴,很欣慰。”

郑铁生告诉我们,要好好把握时间,让大学时光充实起来。对外汉语教育是非常值得做的,尽我们的努力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播也无上光荣。他更语重心长地说:“你们要多读些书,特别是一些古典文学的书,比如《史记》、四大名著等,这里面都蕴含着很多智慧。”

听了郑铁生教授的讲述,我们对他更多了份敬佩,对天外多了份热爱,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。能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,做好沟通的桥梁,唯有充实起自己的知识储备,读懂中华文化,毕竟最好的时光在路上。

  编者语:最好的时光在路上,郑铁生将平凡的教学当成自己神圣的事业,一笔一画里传递中国语言,一诗一文中传播中华文化,他从未被眼前的荣誉所牵绊,一直行走在追求与创新的路上。郑铁生爱教育,更爱学生,他的殷殷期盼,谆谆教诲,让学子们充满了感恩、感激之情。